9月10日, “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微信号发布消息称,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发现69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
具体来看,相关移动应用在App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隐私政策难以访问;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未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等,涉及《哈啰租车》(微信小程序)、《木丁出行》(微信小程序)、《泡泡钢琴》(版本8.0.0,小米应用商店)、《齐家》(百度小程序)、《神州租车》(微信小程序)等24款移动。
隐私政策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涉及《大商天狗》(版本3.0.8,豌豆荚)、《大同证券》(版本V9.00.46,小米应用商店)、《袋鼠点点短视频》(版本1.3.8,小米应用商店)、《海草集IM》(版本1.5.5,搜狗下载)、《海文考研》(版本5.2.6.0,豌豆荚)、《信达期货》(版本V3.0.3(30003),应用宝)等31款移动应用。
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的,未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个人信息的种类,并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App客户端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包括通过客户端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等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未经过用户同意,未做匿名化处理,涉及《大同证券》(版本V9.00.46,小米应用商店)、《枫叶租车》(微信小程序)、《海草集IM》(版本1.5.5,搜狗下载)、《海文考研》(版本5.2.6.0,豌豆荚)、《绘影字幕》(版本4.8.2,搜狗下载)、《就是你》(版本1.1.95,快手下载中心)等17款移动应用。
此外,移动应用未在征得用户同意后才开始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涉及3款移动应用。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涉及2款移动应用。投诉、举报未在承诺时限内受理并处理。涉及1款移动应用。未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个人信息处理者未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涉及34款移动应用等。
8月13日,据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发布,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发现70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涉《兰湘子湘菜小炒》《掌上公交》《烟台银行市民e贷》等多款应用。
今年5月份,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了63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今年4月份,则通报了67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
评论